公眾號
婦幼云
患者通道
通知公告
辦事指南
科研項目
科技成果
知識產權
下載中心
醫學倫理委員會
組織介紹 政策法規 倫理審查 常用下載
院校教育
教學信息 教學管理 教學任務
畢業后醫學教育
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 專科醫師規范化培訓 臨床技能培訓中心
繼續教育
進修管理
基地培訓
江蘇省分娩鎮痛技術培訓 全國出生缺陷防治人才培訓
臨床試驗機構
機構介紹 辦事指南 法律法規 信息動態及公告 受試者招募 常用下載
臨床試驗倫理委員會
組織介紹 倫理審查 常用下載 知識法規 受試者招募 會議通知
組織介紹 倫理審查 常用下載
生殖倫理委員會
組織介紹 法律法規
舉報監督
信訪投訴
院長信箱
您的位置:首頁 > 健教云宣教 > 女性健康
體重異常:癌癥的隱形推手
你以為超重和肥胖只影響顏值和行動嗎?它們的危害遠不止于此!
《2025年世界肥胖報告》指出,超重與肥胖是癌癥致死的第4大風險因素,每年全球約有15%的慢性非傳染性疾病過早死亡歸因于高超重和肥胖,其中癌癥占9%。
美國一項超260萬人的研究亦證明,年輕時超重或肥胖的人,患癌癥后的死亡風險更高;BMI越高,患癌癥后的死亡風險亦越高。國際研究表明,肥胖超標與以下13種癌癥存在因果關聯:結腸癌、食管癌、腎癌、子宮內膜癌、乳腺癌、胃癌、肝癌、膽囊癌、卵巢癌、胰腺癌、腦膜瘤、甲狀腺癌、多發性骨髓瘤等。
肥胖,為什么會增加
腫瘤患病風險?
肥胖易導慢性炎癥環境
脂肪組織的增加,伴隨著炎癥細胞的浸潤和細胞因子的釋放,這些因子可能促進癌細胞的發生和發展、增生和擴散。
肥胖與胰島素抵抗有關
肥胖可能導致胰島素控制血糖的效果被減弱,出現所謂的“胰島素抵抗”。為了維持正常的血糖水平,人體的自我調節機制會導致體內分泌出幾倍甚至十幾倍的胰島素和相關激素,包括“促生長因子”。很多癌細胞表面都有胰島素受體,如果結合胰島素或促生長因子,可能刺激癌細胞生長。
肥胖會影響性激素的代謝
肥胖可以通過影響雌激素水平,間接增加患癌風險。如雌激素的水平升高與乳腺癌,子宮內膜癌,宮頸癌的風險增加相關。
科學減重=有效防癌
我們應該怎么做?
減重5%-10%可以改善代謝指標,減少炎癥;先胖后瘦的人,比一直肥胖者患癌風險更低。對于科學減重,建議可遵循以下三原則:
吃對食物
《中國膳食指南》中推薦每日食物攝入種類不低于20種,在控制總熱量的基礎上,堅持谷類為主的平衡膳食模式。
建議用雜豆、薯類替代精米白面,增加膳食纖維;選擇雞肉、魚肉等白肉,減少紅肉和加工肉攝入,和“垃圾食品”說再見。合理的飲食結構有助于控制體重,還能調節身體的代謝功能,降低癌癥風險。
運動起來
建議每周15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如快走、游泳),避免久坐;體重基數大的人推薦游泳、騎車,保護膝關節。運動不僅能消耗熱量,維持健康體重,還能增強身體免疫力,對預防癌癥起到積極作用。
定期監測
計算BMI(≥24kg/m2為超重,≥28kg/m2為肥胖);測量腰圍(男性≥85cm,女性≥80cm需注意)。通過定期監測這些指標,可以及時了解自己的體重和身體狀況,以便采取相應的措施進行調整。
減重要根據個人情況,在醫生的專業指導下科學干預,不能急于求成。建議每月的減重目標應為體重的5%,快速減肥,營養攝入不均衡,可能導致免疫力下降,皮膚松弛、粗糙,還可能出現,掉發、便秘、肝/腎功能失調等情況。